新文站网
读书笔记的笔记是什么(一篇
2022-12-15 04:59:40

努力想得到什么东西,其实只要沉着镇静、实事求是,就可以轻易地、神不知鬼不觉地达到目的。而如果过于使劲,闹得太凶,太幼稚,太没有经验,就哭啊,抓啊,拉啊,像一个小孩扯桌布,结果却是一无所获,只不过把桌上的好东西都扯到地上,永远也得不到了 。 ——卡夫卡《城堡》

姗姗来迟的读书笔记,我纠结考虑了很久还是决定把它发出来。为什么这么长时间还是没有分享?其实我有私心,我不想让你看到这篇读书笔记。《亲密关系》这本书,是我目前看到有关心理学,社会学,亲密关系等各方面人际关系领域里,最专业的书。我几乎能从书中找到所有关于焦虑依恋行为,动机,模式的解释。

以至于让我感到害怕,害怕你见到我那颗怯懦的内心后,会不喜欢我了。

但这样做不对,有心里话不说违背了亲密关系的了解和尊重。你需要了解我,最真实的我,没有任何隐瞒的我,试图把过去隐藏起来不说是对你的不尊重!更是对伴侣这个身份的不重视!

所以这篇读书笔记,我会把我从三月份到现在,所有的心理活动变化结合书中学到的统统都告诉你

《亲密关系》一书中指出亲密关系的组成要素:了解、关心、相互依赖性、相互一致性、信任以及承诺。亲密的伴侣彼此有着广泛而私密的了解,熟悉彼此的精力,爱好,情感和心愿,同时又不会把这些信息透露给别人,亲密的伴侣关心对方,彼此能够从对方身上感受到更多的关爱。伴侣相互依赖着对方,这种相互依赖是频繁的(经常影响彼此),强烈的(彼此都有显著的效果),多样的(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和持久的(影响时间很长)。人际关系变得相互依赖时,一方的行为在影响自己的同时也会影响对方。正是这种紧密的联系,会让我们表现出极高的一致性,自称我们,而不是我或者你。

使得亲密关系易于保持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信任,期望对方会善待和尊重自己,人们相信亲密关系不会带来伤害,并期望伴侣能满足自己的要求,关注自己的幸福,如果丧失了这种信任,亲密关系也会变得猜忌和疑虑,以致于损害亲密关系特有的开朗,坦诚和相互依赖。

亲密伴侣会做出承诺来维持亲密关系,不惜投入时间,精力,人力物力,如果承诺一旦丧失,恩爱的情侣也会日渐疏远,貌合神离。书中定义的更加详实

我们可以先反过来思考,成熟的爱外在表现有自信、自尊、自爱、坦诚、极高的一致性等……那么不成熟的爱或者不安全的爱是什么样的?焦虑、容易患得患失、害怕被抛弃,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低估伴侣对自己的爱意,过度考虑(比如会把别人身上不开心的事认为是自己导致的)等等……这些因素放在感情里都会让两个人感到痛苦和压力。

还记得我曾经给你打电话问一些版权类的专业问题吗?因为我从知乎上看了很多所谓的“情感专家”的文章,他们说要“要避免暴露需求感,慢慢地接近对方”,我当时选择相信他们的文章是因为我不知道怎么挽回,就尝试着用他们教的办法去接近你,但并没有得到“正确”的回应。我三四月份把知乎主页清理掉,因为文章里说“要让对方感觉到你的变化,而不是感觉像是怨妇……”五一节假日,我也是在微博上尽量让自己表现的看起来积极点,却让你认为我有新欢了,或者这段感情经历让你看起来对我已经不重要了。

然而当时我做出这些蠢事的时候,根本不明白亲密关系意味着什么,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缺少爱别人的能力。我的目的是想挽回你,却不断把你越推越远。这样做其实就是因为不了解,《爱的艺术》里提到不了解一个人就不能尊重她,爱的责任如果没有了解作为向导,便是盲目的。了解若没有关心和动力,便是一句空话。

那段时间我表现的尤为焦虑、患得患失,总担心你身边会有比我更优秀的人出现,经常上班的时候一个人跑到园区花坛自己发呆,满脑子都是她会不会已经不喜欢我了?她为什么要这发这条微博?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我这么“深情”她难道感受不到吗?她有对象了吗?这才短短两个月就有新欢了吗?……

可我为什么会有这些表现呢?书中提出人际关系及其复杂,除了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等因素,还有个人经历的影响。最好的例子就是对人际关系总体取向有重大影响的“依恋类型”,书中提到现有研究表明,成人有四种并非三种依恋模式,分别是安全型,痴迷型,恐惧型和回避型。其中安全型的人与他人亲密接触的过程中非常安心,不会担心别人会苛刻对待自己,因而能积极快乐的寻求亲密,相互依赖的人际关系。相比之下,其他三种类型的人充满焦虑和不安,痴迷型的人渴望接触但害怕被拒绝。疏离型的人不害怕被拒绝,但却不喜欢亲密接触,至于恐惧型两者兼有。

对于非安全型的依恋类型,影响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人际关系中的自我评价”。

大多数人喜欢自己,也有人不喜欢自己,对自我的评价构成了自尊,如果对自己的能力和特质持正面评价,自尊水平就高,如果怀疑自己,自尊水平就低。

如果他人喜欢我们,我们就喜欢自己;如果他人积极地对待我们并看重我们的关系,自尊水平就高,如果我们不能吸引别人的关注,别人并不在意我们,自尊水平就低。

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在许多领域自我评价极大地受到我们所以为的他人看法的影响,如果他人不喜欢我们,我们要喜欢自己非常困难,大多数情况下,如果不能从别人那里获得足够的接纳和欣赏,长期处在低自尊的人就会形成负面的自我评价。

你发过一条微博“慧极必伤”,情深不寿这句话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根本做不到,焦虑型依恋带来的防御机制和巨大的强迫性让我不断的靠近你,想获得更多的安全感,结果可想而知,我越靠近你你就离我越远。

这是因为缺乏自尊心的人很难相信伴侣会真正深深地爱着自己,在亲密关系中往往毫无根据地认为伴侣对自己的感情非常不可靠。这又使焦虑型依恋人群对伴侣偶尔糟糕的反应过度,产生各种消极归因模式,相比高自尊人群,他们会感到更多的拒绝,遭受更多的伤害,这些痛苦情感使得他们很难建设性地行动,以应对臆想中的危险。当亲密关系出现挫折时,自我评价高的人却能拉近和伴侣的距离,努力修复亲密关系,低自尊的人群则防御性地把自己隔离起来,生闷气,乱搞一通,最后会觉得自己糟糕的一塌糊涂。

我有段时间把知乎的名字改了,那个没啥想法,就是想改改名字仅此而已。不过你点赞了一条无关紧要的回答,我当时不敢确定你是在回应我,后来我做了一条视频,你也在微博上更了一条动态,我还是不敢确定。直到最后你更了一条“看过的书,再看一遍会有新的收获但不会有新的结局。”我知道,你是让我看的。

五月二十号那几天是一个转折点,那天给你打电话发现自己被黑名单里放出来了,我明白了你的意思。

但短暂的安全感没能持续几天,我想去找你。

等到你了家楼下,突然发现我的电话又被拉黑了,我的情绪瞬间失控了,心里特别难受,我为了保住自己的尊严,我就给你发了一条莫名其妙的短信,“祝你幸福打扰了”……

然后删掉了所有的微博,当天晚上在知乎上借着回答问题,对你“玩弄我的感情”表示谴责,你也为我的表现感到了失望。第二天中午我想问问你,然后加你的微信,跟你吵了一架,最后以“好,我走”收尾。

但后来看到你的知乎,我明白你舍不得我,你在乎我。我以为你接受我了,我紧接着就去知乎私信你,你并没有如期表现出我想要的那种表现,最后还是自嘲式收尾。

其实对于非安全依恋类型的人群来说,经常分不清爱和安全感的区别,这个概念在《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中着重提到过,对爱的病态需求导致痴迷型依恋人群把对安全感、被认可感的需求提到首位,就像是在一片汪洋大海,我抓着一块浮木不肯撒手,对爱的病态需求就是安全感放在亲密关系的首位,把“她对我好”而不是“她为我好”当成爱。因为潜意识里我认为安全感得到了满足就是爱,却殊不知这种骄纵长期以往下去会演变成需要更加夸张的爱意表达来填满自己的安全感黑洞!!!

这句话非常的重要:“你对我不好,但你为了我好。”

那段时间你不断的点赞一些文章想让我看,让我明白什么是正确的爱情观,不要爱的太满,不要一上来就觉得此生非TA不可了,要在一起慢慢了解彼此,合适不合适不是一句话一两天能决定的(为什么初恋的男生大多数都走不下去?我猜跟很多情况下“用力过猛”有关系)。

书中提到过一个理论:“刺激——价值观——角色 理论”,大意是说我们会从伴侣那里获得三种不同的信息,它们会影响亲密关系的发展。当伴侣第一次相遇,彼此的吸引力主要建立在“刺激”信息基础上,包括“年龄,性别,长相”等明显的外部特征。随后进入价值观的阶段,吸引力取决于彼此态度和信念的想象程度,人们开始了解是否喜欢同样的电影,度假方式等,再往后,“角色”的相容性才变得更重要,此时伴侣们最终发现彼此在养育方式,事业,居家等基本的生活要务上是否一致……人们刚接触彼此时,会有一种“积极错觉”,建立对伴侣善意和大度的认知,突出它们的美德而缩小他们的缺陷,尽可能用积极眼光来描述伴侣,这种错觉混合来伴侣对现实的认识和理想化了的知觉,他们并不会忽视伴侣的真实缺点,只是认为这些缺憾并不如其他人认为的那么重要。

所以为什么不要用力过猛,不要有刚接触就抱着此生非对方不可的心态?

正如我们所见到的那样:因为发现彼此的差异需要时间。

接下来漫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互相依赖又互相折磨。你在微博上说吃了过期的止痛药,我心里特别难过,面对巨大的遭拒感(这个时候我还没有意识到焦虑依恋)硬着头皮给你买止疼快递过去,你又发了一条微博,看到我以为你接受我了,我给你熬的鸡汤(超级好喝!!)你并没有接受,让达达骑士送回来还说你以后不要再送了……我在知乎上点了一条“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爱情不重要了”的回答,其实我是想让你看里面的内容,里面是关于一对夫妻的恋爱观,结果你以为我走了,你的网易云音乐开始听一些伤春悲秋的歌。我知道你误会了,我赶紧在微博上澄清我还在我没有离开你……

信任就是给对方一个伤害自己的机会,我们依赖他人时总要冒很大的风险。

七夕节那天,明明是一条很正常的微博消息,却让我产生各种不好的联想,除了归功于焦虑依恋人群对情绪的敏感,还有就是消极的“归因模式”,归因模式是指人们对事情发生的原因(特别是指人为什么要做或者不要做某件事情)提出的解释。

不同的依恋类型有截然不同的归因模式

伴侣双方总的归因模式能决定亲密关系的满意程度,幸福的配偶对彼此的积极行为通常是给以稳定的,普遍的归因。淡化彼此的过失,消极的行为也会被伴侣认为是偶然的,特殊性的和局部的。通过这种归因方式,快乐满意的伴侣放大了伴侣的友善行为,而缩小了冷漠的行为,并且只要伴侣的不端举止的却是偶尔,那么这些善意的解释就能是双方愉快相处。

但如果当善意被视为偶然,伤害被视为蓄意的,亲密关系就很难得到满足,这种自我打击式的归因方式在非安全型依恋类型中尤为常见,安全型依恋类型倾向于宽容地采用改善关系的归因,而非安全型的人则更为悲观。不良的归因方式会引起更多的纠纷,降低解决问题的效率,从而导致了那些本可以避免的失落不满,人们能随意选择不同的观点来解释伴侣的行为,既可以让亲密关系变得更加亲密无间,惹人喜欢。也可能使亲密关系变得痛苦悲观,每况愈下。这一切都取决于两种归因方式的选择。

毁灭性思考,不断的给自己增加烦恼和焦虑

其实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除了归因方式以外,自身对亲密关系的信念的不同也会导致不同的处理方式。比如争吵,情侣之间一定会存在争吵,但对于持有“宿命信念”的人来说,他们并不会采取积极建设性的行动来改善关系。由于持有这类信念的人相信伴侣不会改变,真爱天注定。他们更愿意设法结束不幸的亲密关系,而不是去努力修复。与宿命信念相对的是成长信念,他们认为幸福的亲密关系是努力和付出的回报,如果伴侣一起努力战胜挑战,克服困难。良好的亲密关系就能逐渐建立起来。其基本假设是:只要付出努力,几乎任何亲密关系都能取得成功。(我可以很自豪的对你说,我是第二类,我相信亲密关系需要认真经营,即使我是一个焦虑型依恋风格)

我很庆幸的是遇到了你,我已经逐渐改变了在亲密关系中的毁灭性思考,即使感到了你存在一些难过(有可能是我过度解读),我会主动提出来,询问你是否感到不开心(以后我还会保持这种情绪的敏感并主动的询问你),记得上个星期你的网易云动态听了好多很难过的歌曲,如果是放在之前我会大吵大闹通过宣泄情绪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但我并没有那样做,我选择主动询问你的不快,并且提出一个解决方案,我认为这点我做的很好。(但这并不意味着我过度解读是好的)

随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我们在微博上互动,看对方的点赞动态,直到国庆节的最后一天……

这里的心理变化及其复杂,我看到那条微博我以为那是一条对外宣布主权的消息,我已经有男朋友了,你不要再来打扰我了……这种心理产生的矛盾复杂程度是由我们之前的互动频繁程度决定的,我们之前的互动越频繁,这条微博对我的打击伤害就越大。

我脑子里想的是“我果然不配拥有好的爱情”不断的自我打击,使我心里的被抛弃的感觉愈发强烈,最后我实在承受不住了,跟你说我不想继续了,我选择退出。

至于后来发生的事情你也都知道了,我沉寂了十天,认真阅读了相关书籍和文章,随着我在这方面阅读量知识量储备的增加,我逐渐明白了自己以前是有多么的不可理喻,也让自己明白了遇到一个愿意不离不弃的人有多么的宝贵。

我经常在知乎上看到文章说焦虑型依恋人群的感受不到来自伴侣的爱,伴侣也无法接受这种令人窒息的压力。我从以往焦虑依恋的角度来看,“你不断的向我示爱是爱我的表现,你随时随地回应我消息是爱我的表现,我故意不回你消息你主动哄我是爱我的表现……”

我无比庆幸的是你没有让我的想法得逞,就像上面说过的那样,不断满足我安全感的需求只会让我失去成长的机会,我如果无法意识到面临的问题,接纳自己的同时正视解决这些问题,将来会给亲密关系埋下一颗巨大无比的定时炸弹。

你也会担心是不是我以后还会患得患失、用力过猛?(有时候我会表现的用力过猛,但不能全部都归结到我的依恋风格上,可能大多数男生第一次谈恋爱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难免会让你觉得心生压力)我真的分清真正的爱和病态的爱之间的区别了吗?明白“得到”一份爱和“守住”一份爱是不一样的吗?

还记得我在知乎发过一条“看到同事戴的围巾就想给你买”的动态吗?我看到同事戴的围巾,当时真的是下意识的就在想“我的祯祯戴上这么一条奶白色的围巾肯定很好看!”这个想法在我脑子里蹦出来时,就是单纯想让为你买一个礼物,通过礼物向你表达爱让你开心,没有任何顾虑和压力,也没有任何目的和需求,大大方方的发在知乎上分享给你这份小小的喜悦,我当时没有一丁点负面想法,就想让你开心,从心底里觉得开心。

但如果病态的爱呢,为了从亲密关系中榨取安全感,这种行为会变成一种讨好,小心翼翼的跟你说我给你买了一条围巾,你能不能理理我之类的。(注意我这里用的小心翼翼)

引用一下关于“期望”的概念,书中提到了“自我实现的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ies)”

意思是说错误的期望最终变为现实,因为它会诱导被期望人的行为,从而使错误的期望得到实现。

自我实现的预言非常生动地说明了知觉的力量,因为预言中的事情之所以发生,只是因为人们期望它发生,并且被期望的人就像所期望的那样去行动。

知觉者通常会以与自己期望一致的方式来行动,知觉者很难避免微妙地传达出对目标的看法(这两句话划重点)

作者这里引用了一段测试案例:让持两种不同的期待的知觉者与目标接触。

持赞许性期望的知觉者和持否定性期望的知觉者相比,前者与目标交往时间更长、更频繁、有着更多眼光接触、坐得更近、鼓励更多的反应等。

那如果持有否定性期望的知觉者呢???重点来了,那些预期自己会被人讨厌的参与者则显得小心翼翼、戒心重重、畏畏缩缩,对方也的确想他们想的那样讨厌他们,错误的期望再一次使他们的行为变成现实 —— 即使他们的目的是相同的。积极的期望对人际交往有所裨益,而消极的预期则相反。

现在知道我为什么感觉到遭拒感了, 这些遭拒感都是闭环产生的,我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的时候,对自己持有否定态度,表现的自然就是小心翼翼,畏畏缩缩。你喜欢的我一定是幽默大方、能带给你积极的情绪价值、有知识、有见解、温柔体贴、努力上进等等。而不是遇到事情只会逃避,把问题归结到自己性格上,认为自己永远得不到爱。(我记得我曾经跟你聊天说,我说我会故意把姐姐往坏了想,这样我就能忘记她了,你非常不认可这个做法,我却说了一句“那我能怎么办啊”?这句话我现在看来真的是好幼稚好懦弱的表现……)

如果我将来遇到“焦虑策略”被激活时会怎么做?其实昨天就经历过了,我跟你说一下我是怎么处理情绪的吧。

其实大多数情况下,我自己简单几句暗示,患得患失的感觉就消失了,比如:“她教会你这一切就是为了伤害你吗???把你调教出来就是最后拱手让给别的女生吗?她不喜欢你何必要大费周章的给你各种暗示???”真的超管用!(配合着那封信,一瞬间所有的消极情绪都变成了对你的心疼,只想把你揉进我怀里紧紧的抱着不撒手)

但是周末那天晚上遇到的情况不一样,你的朋友给你微博留了言还点了赞,我的大脑突然出现了那种不适感,我必须承认那一瞬间大脑被焦虑和紧张侵袭了,但我没有做出通过大吵大闹宣泄自己的情绪来表达不满,我现在已经把卡夫卡《城堡》里的那段话作为我便签的置顶了(就文章开头的那段话)

我非常冷静的回想了一下自己有没有做过什么令你感到不悦的事情,如果没有我就不再去想了,再想下去会把毫无根据的把问题归结到我身上,产生自责感。虽然你删掉了那条微博,但每次回想起我感觉不舒服,为什么别人没有这么大的反应,你的朋友却给我带来这种莫须有的压力呢?

其实这是一种变相保护自己的心理上的条件反射。你把手指放到炉子上,等如果大脑感到疼痛再伸回来的时候就晚了。心理上的条件反射也一样,我一看到留言大脑提前做出了预警,感知到了危险,人感知到危险时,首先会产生的就是焦虑!这一点在《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开篇就有,对焦虑和危险的定义,导致焦虑的危险则往往是潜在且主观的,任何人都会有。感到了危险(即使是主观的)那就会有紧张反应。

(这一论述只是建立在双方认可这段关系,重视这段亲密关系的的时候才有效,如果双方都不在意,那么对方发生什么都会觉得无所谓)

但我选择了相信你,也相信自己,告诫自己每个人都有朋友,真正的亲密关系的是需要尊重的,如果你想把对方的所有异性都删掉,这本质就是一种控制欲,满足自己病态的安全感需求。

我临睡前翻开你给我的那封信(这封信随时随地都在我的背包里放着,时间长了信封的折页部分都烂了)缓解自己的情绪。控制好情绪上这一点我认为这次做的很棒!

但也不能一点情绪波动都没有,那样成矫枉过正了……所以我猜测是因为我好几天没有发动态?给你的感觉像是冷暴力?

宝贝,那我现在向你做出承诺,未来我会多多向你表达自己对你的思念,即使你回应的不及时也没关系,我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患得患失,思念到连工作都没法好好进行,那样压力会让我们难以忍受,在你不忙的时候,记得我想你就可以了。

我感觉到你也会焦虑,其实我现在真的是有意识的控制向你表达思念的频率,但绝对不是故意玩一些欲擒故纵的套路,更不存在冷暴力之类的,而是我担心你会觉得我用力过猛,却没有考虑到长时间没有回应你会感到难过。宝贝,对不起,我不应该让你感到情绪上的若即若离,这一点我做的不好。

那说了这么多的焦虑型依恋的不好?那这种依恋风格有没有在亲密关系中可以利用的?

答案是有的!焦虑型依恋的人群通常对别人的情绪感知更加敏锐,能够更加的感同身受。打个比方:比如你感觉到心里很难过却无法说出来的时候,我可以及时的向你询问,注意!我这里说的是询问、请求,绝对不是替你做出选择,提出建议(这个我在《爱的五种语言》这本书的读书笔记就说过了,建议只有被要求的时候才有意义,更多的应该是成为你最亲密的倾听者)

焦虑型依恋人群会把本不是自己的错误招揽到自己身上,认为某件事没做好是自己的问题,这类人群往往出于一些原因比别人有更大改变的欲望,这种欲望非常强烈。

书中虽然提到过一段如胶似漆的亲密恋情可以让非安全型人群变得不再怀疑和戒备亲密关系。但我还是想跟你说一下我自己是如何处理消极情绪的,我既然知道了负面情绪不好,让我感到痛苦悲观,那我就去找找什么情况下我会感觉到积极有力,答案有很多:“安全感得到满足”“成就感”“全身心投入一件事情”等等……我经常给自己设定一个小目标,比如做完一个项目,学到一个新的知识点,通关了一款游戏,通过刻意练习完成了一场很难的挑战,这些目标其实很碎,但是会积极频繁的带给我正面反馈,这对我来说很重要。这样即使我想你了,我也不会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思念上,那样谁也受不了。

这次的读书笔记就先写到这里,虽然这本书我还没有读完,但是我所有的心路历程,心里变化都已经写了出来,这段感情经历已经没有地方隐瞒着你了。其实还有好多话想说,不过可以留在以后,以后想你了我就发一条知乎动态,让你知道我在想你,就先写到这里,我要去休息了。

猜你喜欢:

1 :每日一篇励志文章

2 :人生各阶段对待爱情原来真的不同

3 :党课心得体会(5篇)(干货分享)

4 :不吸烟的女性为什么也会得肺癌?

5 :人生感悟 :致自己 !(精辟)(微信“跳

6 :东北大汉最爱吃的几道美食做法,吃

7 :造成显卡故障的一些原因及故障诊断

8 :读书笔记的笔记是什么(一篇读书笔

9 :《平凡的世界》中值得品味的10句经典

10 :埇桥区食品安全专项行动全面铺开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qianzhihe@vip.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内容系会员发表,真实性自行斟酌,本站概不负责!

新文站©201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