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站网
项久雨,龚安静|思想政治教育
2023-11-23 20:28:05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项久雨,湖北武汉人,法学博士、政治学博士后,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东亚人文学会副会长、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学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在《中国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研究》等国内外期刊发表系列学术论文,分别荣获中宣部第四届和第六届“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改革开放40年《中国社会科学》的理论视野”专栏好文章、《中国社会科学》首届年度好文章,其中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出版《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中国新贡献》《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导论》等专著,咨询报告获中央领导批示、被中央办公厅等部门采纳多篇。科研成果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湖北省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体优秀成果一等奖、武汉大学2022年学术成果特等奖等奖励多项。

本文刊载于《探索》2023年第3期。

引用格式:项久雨,龚安.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的结构呈现与实践价值[J].探索,2023(3):149-161.

摘 要:时间之于人类社会的本体性意蕴开显出时间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建构性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逻辑深度蕴含思想政治教育生成、发展和创新的逻辑理路,凸显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性、时代性、超越性的基本特征。思想政治教育时间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和运动的持续性、阶段性和顺序性,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提供运行空间。时间本身的复杂铺陈状态和思想政治教育生成发展的多维因素相互塑造,呈现了不同时间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性状,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结构表现为共生互构的圈层结构、过程演进的线性结构、认同建构的交错结构。这一结构体系分别表征、共同塑造、集中呈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客观实践的历史性生成、教育活动的过程性展开和认同建构的主体性发展。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的理论探讨,有利于澄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重要关切、省察思想政治教育自我确证的致思理路、突破思想政治教育现象诠释的视域局限,为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铺建起理论的进阶,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 者:项久雨,男,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龚安静,女,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时间对于事物发展具有始源性意义,任何事物的产生与流变都无法置于时间之外。时间作为衡量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尺度,内在地成为考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变量。现实社会生活的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变革引发时间逻辑的重构,推动了社会时间结构的嬗变,变革了人的精神世界的时空境遇。这一时代变革推动学界重新审思社会的时间秩序,展开对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的学术论争。在研究趋势上,从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开发运用时间资源的实践探讨到思想政治教育时间学的理论论争,国内相关研究总体上呈现出从实践论题分析过渡到理论体系建构与实践难题探索相结合的趋向。在研究内容上,国内现有研究成果既有从时间视域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与创新、“三全育人”体系建构等时代课题的实践分析,又有对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特性、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的基本内涵等基础理论问题的探讨。探究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时间维度的研究认为,时间整合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关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三者分别回答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文化创新和体系创新的现实难题,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1];聚焦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变革的研究认为,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互嵌的张力和能量的激活,能够使二者在学科逻辑上的对话问题拥有更大的研究空间[2];基于虚拟交往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的研究提出,突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虚拟交往的时间困境,需在客观时间层面和虚拟时间层面建构其时间机制[3],等等。这些研究成果视角多元、论域广泛,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时间论说,为系统建构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理论体系搭建起了研究阶梯。然而,现有研究更多聚焦以时间视野优化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时代课题的实践进路,对马克思主义时间论说的汲取有所疏忽,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的基础理论阐释还不系统,对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的理论面貌呈现也不够全面。新时代作为具有特定时空规定性的历史方位,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历史要求,为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理论体系建构提供了重要契机。把握此发展契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时间论题的理论主动和实践自觉,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理论体系建构,业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论域新的时代课题。基于此,立足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现实要求,以马克思主义时间论说为理论指导,可以通过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与时间的内在逻辑关联,厘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逻辑,进而论析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的结构体系,阐释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1 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逻辑

思想政治教育是时间性的社会存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逻辑是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的逻辑起点。马克思主义揭示了时间的多重科学内涵,不仅将时间作为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标尺,更将其作为社会演变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叙事框架以考察社会结构变迁和人的生存状态演进。思想政治教育深度嵌入社会时间结构,时间秩序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发展和运行的基本方式。因此,以马克思主义时间论说为理论指导,深入思想政治教育现象内部,有助于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时间逻辑的理论分析。

1.1 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性生成

历史性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发生发展的时间意义。只要一件事物是历史的,就必然有其出生和发展、有其鼎盛和衰亡。作为一项具有鲜明意识形态属性的历史性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孕育于原始社会人类的教育活动,生成于具体的、历史的政治实践,建构发展于特定时空场域的社会生产活动。

1.1.1 物质生产的历史性发展孕育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成土壤

时间逻辑蕴含思想政治教育发生的时间序列性。从人类历史实践的时间序列上看,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长土壤。“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4]151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是人类历史的发源地,是精神生产的出发地。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物质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思维能力和社会意识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在人类历史的不发达阶段,萌芽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旨在维系代际传承和社会再生产。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私有制的出现,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阶级开始形成,国家为调和阶段之间不可解决的矛盾而形成发展起来。国家的发展推动政治生活条件日臻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也随国家的出现及其政治实践而正式形成发展。

1.1.2 生产方式的时空转换生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动力

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思想文化领域产生契合生产方式发展的时空特性。思想文化领域的冲突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变革的结果,如马克思所说,“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这种矛盾······每一次都不免要爆发为革命,同时也采取各种附带形式······意识的矛盾,思想斗争,政治斗争,等等”[4]195-196。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过程体现了物质生产条件的历史性变化。在此变化进程中,人与人、人与物、人与具体生产过程和社会生产过程的相互关系发展演化,导致社会关系及其内在思想关系发生变动。推进这一变动过程,若不引导思想文化发展契合生产方式的时空特性,任由其滞后或超前于生产方式,必然导致思想文化领域的时空错位。因而,在历史发展的各阶段,统治阶级都需根据生产方式的历史性变化革新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要素,以便历史性地建构政治意识形态。

1.1.3 时间性的“现实的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变革主体

时间性的“现实的人”是社会关系的建构者,是物质生活改变以及社会生活一切领域发展变革的力量源泉。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人必定处于一定历史阶段和社会形态中,其前途命运取决于社会形态变化,决定于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的全部社会关系。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寓于具体历史阶段的社会中的人所参与的,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结成的关系的总和。人民群众是社会关系的建构者、社会生活发展的推动者,是物质生活改变以及社会生活一切领域发展变革的力量源泉,而人民群众推动物质生产进步的实践活动使得人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也处于变革之中。可以说,在具体的人类历史发展时期、社会发展阶段和主体活动时间,人民群众的物质生产需要及其实践推动着人们生活条件、社会关系、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同时,这些物质生产方式、过程及其结果决定了人民群众的精神利益和精神需求。进言之,思想政治教育必然历史性地嵌入人民群众物质生产实践的演进历程,始终系于社会生产关系嬗变,密切观照社会关系演化,特别是思想关系的变速节律、发展趋势和运行机制。

1.2 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发展

时代体现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4]380。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运动发展作为社会的基本矛盾,在每一时代都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革新的动力之源,规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向和价值定位。

1.2.1 时代方位规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路向

时代方位集中呈现时代表象,标识特定时代发展的基本特征。时代方位更迭变迁体现社会主要矛盾的动态变化。作为社会基本矛盾在具体社会形态的现实发展,社会主要矛盾在各种具体矛盾中居于支配地位,制约其他矛盾的生成发展。进言之,社会主要矛盾是划分社会发展阶段的重要依据,标示了社会发展的症结,决定该社会发展的时代课题,为识别、判定和解决社会思想文化问题提供时代坐标,规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实践路向。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总体性时代方位,这一时代方位就是“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5],是两种制度长期共存、相互较量的时代。当今世界没有突破全球资本主义发展的总体框架,仍处于这一宏大的历史时代。

一方面,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资本盲目追求价值增值和对外扩张导致矛盾和危机,带来意识形态领域的激烈斗争。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初心使命牵引下,为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扫除思想障碍,服务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普世价值”“宪政民主”、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

另一方面,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体趋势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种制度的较量日趋激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系统性发展推动着中国式现代化呈现出光明的发展前景。这就要求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为强大的思想保障,就是要围绕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深化思想引领、理论辨析和价值导向,推动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引导人民群众以更加主动的精神力量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1.2.2 历史阶段发展牵引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实现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在其教育活动和社会关系中合乎受教育者的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目的而呈现出的一种肯定的意义关系”[6]42,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及其实现受社会历史条件的牵引。

从历时性线索看,每一个历史阶段特定的时代主题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定位。以时代主题演化为发展线索,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定位呈现出鲜明的历史阶段性特征。思想政治教育深度契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需要,围绕各历史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布局展开策略构建,实现从“军队的生命线”[7]225“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8]74到“一切工作的生命线”[9]的定位演变,历史地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样态的时代发展。

从共时性结构看,时代发展要求转变和社会生活领域分化,牵动思想政治教育在个体发展、家庭建设、社会发展、国家治理等领域不断延伸和拓展功能定位。同时,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工具,也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对现代生产关系特点和人交往场域转换的适应[10]。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1]328,实现维护党的前途命运、促进国家长治久安、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人民美好生活建构的时代价值。

1.3 思想政治教育的超越性运行

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建构政治意识形态的历史进程,具体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为实现个体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积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目标的能动性实践。受人的主体能动性和社会发展进步性双重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满足当下社会对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的现实性需求,又追求未来社会对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前瞻性规定。

1.3.1 自然时间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逻辑

从人的生命尺度看,观照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的未来可能性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时间主体性的现实诉求。“自然时间规定了有生命存在者的存在限度”[12],作为一种时间——历史性存在,人的生命“不是力求停留在某种已经变成的东西上,而是处在变易的绝对运动之中”[13]739,这一运动过程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理。

理论意义上,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激发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提升思想政治素质的主体意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人的主体意识的提升演化、价值目标的实现和再造依托于人对有限生命进程的反思性实践。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在特定的生命时间“刻度”激发个体筹划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的强烈意向、愿望和动机。这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机理的时间性具有鲜明的历史性和现实性,又具有强烈的未来向度。

实践意义上,遵循人的生命历程的演进规律,要求优化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时间管理。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探究和自主运用客观世界的时间规律以提升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并依据人的生命尺度来科学谋划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质上,这一批判地审思当下个体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状态以谋划其未来发展的反思性实践,目的在于创造性提升思想政治素质生成的历史合理性、发展前瞻性和未来可能性,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逻辑。

1.3.2 自由时间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逻辑

从社会历史演化进程看,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使命。马克思、恩格斯将劳动时间、自由时间等作为资本主义批判的重要尺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时间机制,指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将“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4]422的联合体作为未来社会的理想图景。其中,自由时间是作为工作日之外、能够为人所自由支配的时间,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资本主义生产“以通过强制劳动吸收工人的时间为基础”[14]343,无偿窃取工人的劳动时间,致使工人不能“从资本的贪得无厌中挣得哪怕是他们的生存所必需的自由时间”[15]604,甚至丧失了作为自然性存在所必需的生理活动时间。这必然导致工人被剥夺道德和身体发展的条件,“丧失了精神发展所必需的空间”[16]344。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促使社会劳动时间缩减到最低限度,全体社会成员才拥有发展本身的自由时间。

为实现未来理想社会的目标追求,推动构建人的美好精神生活,思想政治教育不囿于适应当下社会和个体发展需要,更积极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拓展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精神空间。一方面,党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建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辩证融合,深度嵌入社会结构时空演进,与时俱进建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另一方面,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的协调性发展和系统性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培育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以适应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文明图景的演化进程。

2 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的结构呈现

多种多样的时间和空间“包含在物理、生物和社会等不同过程之中,这些过程全都生产······自己的时空形式······并且通过这种方式为它们的发展定义出与众不同的规模”[16]62。时间塑造事物的存在方式。思想政治教育时间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和运动的持续性、阶段性和顺序性,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供运行空间。时间的复杂铺陈状态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多维因素相互塑造,表现了不同时间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性状,立体呈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的结构体系。

2.1 历史性生成:共生互构的圈层结构

时间与人类社会实践相互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生成发展的生态系统,可以视为寓于社会时间、民族时间、主体时间视域下层层嵌套、相互构成、一体发展的结构体系。民族时间和主体时间塑造思想政治教育的民族特殊性和主体差异性,社会时间规定其历史主线及其演进历程,三者共同塑造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成发展。

2.1.1 社会时间投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面向

“只有在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才能透视出历史运动的本质和时代发展的方向。”[17]7社会时间是人类发展的宏观视野和总体空间,蕴含了人类的整体性发展趋势,规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性存在样态及其演变趋势。受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推动,人的发展状况表现为人的依赖关系、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三个形态。其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是社会发展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是思想政治教育总体性和根本性的目标追求。围绕实现共产主义的根本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人的逻辑”为价值准则,超越物对人的奴役,培养共产主义新人,为推进人的素质全面提升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正确方向引领、筑牢科学理论武装、凝聚强大精神动力。

2.1.2 民族时间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特性

社会时间从历史总体层面表现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的整体性进程,制约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特征,相形之下,民族时间则以民族自觉性形塑思想政治教育的民族基因。在同一宏观历史时代下,不同民族和国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自然环境、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等主客观条件的具体性差异,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样态和实践路径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性。在世界历史背景下,这种民族特性是与世界历史不断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丰富的独特规定性。立足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阶段,党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境遇,“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18]13,从世界大势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战略高度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凝聚奋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精神力量。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把握民族发展的时代机遇,立足中华文明,更好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相结合,推动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赋能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的民族性表达和国际化传播。

2.1.3 个体时间制约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建构

提升个体思想政治素质进而构筑并优化个体精神世界的内在追求,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必然以个体思想政治素质的时间性发展为内在视域。个体思想政治素质的时间呈现,是个体思想政治素质发展样态与实践需求的时间表达。受社会经济、政治和意识结构影响,经个体利益、情感、需求等内在条件驱动,个体时间体现出确定性与非确定性相统一、阶段性与非阶段性相统一、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相统一、个体性和群体性相统一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要充分发挥个体时间的积极价值,就需要厘清个体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的时间规律,深化分析并科学把握各生命时间阶段思想政治素质的表现样态和发展性状,考察不同时间尺度下个体思想政治素质系统的结构性差异和深层性关联,以便聚焦思想认同的生发时机,把握多种思想认识走向和融共生的思想认同的时间特性。

2.2 过程性展开:实践演进的线性结构

“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19]250,时间标识着世界的线性发展线索。时间表征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教育活动和个体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具体呈现为时间节点、发展阶段、未来向度同构而成的线性结构。

2.2.1 时间节点:标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时机

思想政治教育时间节点指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展进程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时刻,通常体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时机。于个体层面,思想政治教育时间节点是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质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时刻。在个体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发展的各阶段,思想政治教育都会面临个体意义上的重要时间节点。这些时间节点往往是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素质由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有效的教育活动往往能够把握这些时间节点,提升教育效能,促进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在活动实施层面,思想政治教育时间节点具体表现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思想互动的生发点、共通点、维系点、转折点及联结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想互动客观条件和个体差异交互影响,决定这些时间节点具有高度的主体性和动态性。在历史发展层面,时间节点表征为对思想政治教育历史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主客观要素的动态组合,通常呈现为重要历史会议、重要历史事件等。譬如,古田会议、延安整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都是标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的时间节点。

2.2.2 发展阶段:展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特性

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阶段是依据其发展特性而划分的,内在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时间阶段内集中显现的基本特征,在形式上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时间跨度,具有可丈量性。

在个体层面,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顺应和推动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阶段演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20]这是因为,在个体生命时间意义上,“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11]329。这揭示出,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尊重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特别是尊重个体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特性和一般规律。活动实施层面,在教育者施教阶段、受教育者受教阶段、受教育者知行转化阶段等各个阶段,把握主体的思想信息,循序渐进、一体传递政治立场、思想理念和价值观念,都需要转化时间坐标,协调教育要素的时间性安排。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就需要系统筹划不同学段的教育活动,衔接和畅通不同时间情境的教育要素设置,处理好各教育阶段教育目标、内容、方法等结构要素的动态变化,突出知识、价值观和政治观念传导的衔接性、阶段性和系统性[21]。历史地看,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注重宣传革命思想和战略方针,鼓舞人民群众的革命斗志;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强化马克思列宁主义宣传教育以抵制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渗透;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批判抵制错误社会思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入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22]9,为人民美好生活注入精神动力。

2.2.3 未来向度:照显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

思想政治教育的未来向度以当下现实需求为出发点,以过去为参照系,回望和省察其历史进程,通过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照显出其发展趋势和未来图景。于个体而言,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养成是人的社会性与个体性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社会性是个体性形成的时代前提,个体性是社会性的个体化结果。个体思想政治素质是时代性与个体性辩证融合的产物,其生成过程是社会发展需求总体规定下适应差异性的个体发展需要的历史过程,在根本上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总体性趋势。于活动实施而言,服务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自觉在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进程中注重教育时空延展[23]、从时空融合视角审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24],以强烈的时间意识深入探究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要求对其改革创新的实践吁求,以期通过一体化发展的实现全面服务治国理政。于历史行程而言,顺应人类发展潮流和中国发展历史,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性变革与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同频共振,观照新时代时空的发展指向性,强化历史意识、拓展世界视野、推进方式方法数智化[25],以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提振时代新人的历史自信和历史主动。

2.3 实践性发展:认同建构的交错结构

在时间迁流中凝聚共识、统一思想,建构主流意识形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追求。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价值认同是主体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交错发展的结果,更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空间拓展的结果,二者内部及其相互之间的时空交错秩序,呈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相互交错的复杂关联。

2.3.1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交错发展构成认同建构的个体性交错时空

时间不是脱离人的实践活动的空洞抽象,它既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也是人的思想延展的表达式。主体的认识结构生成演化并诉诸身体积极投入物质世界的实践活动,以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为基本条件。人只能在感性的历史性实践中感知时间流变,判断事物运动的前后次序、事物发展的持续久暂,认识社会关系的不断演变。思想政治教育以个体的反思性认识活动为内在作用机制,以实践为中介环节和检验标准,推动受教育者在发展流变的实践体验中获得感官知觉,建构认知体系,生成认识图式。于认识过程而言,无数具有自觉意图的人在特定时空情境下的物质生产活动具有主体性、能动性和复杂性,形成了影响历史发展的“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26]592,导致具体个体的认知结构、情感结构和意志结构发展并不随时间流线作简单的、一维的、均质的线性演化和持续流变,而是不断将过去的认识体验扬弃在自身认识体系内部,使认识生成过程始终处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螺旋上升状态。于认识主体而言,实际历史进程中“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4]153总是依托感性实践活动推进认知发展,其认识发展路径随流变的个体利益、情感和精神需要及具体客观条件转化呈现出交错迂杂的发展图景。于认识中介系统而言,认识条件改善促发认识情境改变,影响认识图式生成。特别是在工业4.0时代,科技革命加速物质性认识工具智能化,网络时空、虚实交融的元宇宙推动认识过程突破传统物理时空局限,加剧认识对象在时间上持续“在场”或“再现”。这推动人的认识活动寓于时空交错情境之中,为延展人的思维意识、变革人的精神世界创设了新的时空情境。信息存储技术、数字视听技术等新兴技术融入党史学习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促使教育者突破传统教育情境的时空有限性,在时空交错中唤起并增强历史记忆和情感体验,在感性时间和理性时间的交错情境中拓宽认知通道。

2.3.2 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空间拓展构筑认同建构的社会性交错时空

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促进了时间的空间化,促使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时空延展而交织发展。唯物史观认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27]196,是现实的人的历史性实践的展开过程,表现为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在时间中的展开。现实的人的生存样态“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27]520。历史既是社会生产力演进的历史,也是人的精神世界发展的历史,更是人的活动方式演化的历史,而塑造人类精神文明高度的根本因素“是人们的实际生活方式”[28]。

世界市场的生产实践推动社会历史突破“地方性发展”[13]715并进展到“世界历史”[4]168,使“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4]404,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面临时空拓展的发展境遇,人的精神生活建构日益受个体、民族、国家精神发展历时性需求和世界历史发展共时性需要的双重推动。一方面,前代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内容系统构成当下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前结构,与现实社会对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需求相互作用;另一方面,世界历史背景下,人的思想政治素质愈益成为不同空间境遇下的人的发展需求共同塑造的复杂系统。这就决定,科学建构思想政治素质的内容体系,有赖于培树深度蕴含民族实践发展特殊性和世界历史发展共通性的精神品质。诚如毛泽东所言,“报告时局,估计时局,这是思想准备的一种”[29]411,只有凝结时代发展的历时性精神遗产和共时性精神需求,适应历史趋势对于个体精神世界建构的结构性影响,实现对时代的历史性把握和对历史的时代性把握,才能与时俱进地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

当今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认同建构的迫切需求驱动思想政治教育厘清时代精神建构的时空关系,既融通思想文化发展的民族性和世界性,又汇合传统与现代的思想观点、价值观念、政治信念和道德理念,实现中国价值、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协奏共进。

3 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的实践价值

时间对人及其社会生活的本体性意义决定了时间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意义。科学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发展与现实进程的内在关联,创造性推动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的融贯发展,必须诉诸时间要素。这一致思路径,有助于从价值层面、本体层面和方法层面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合规律性、合目的性、合价值性的高度统一,创造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空间。

3.1 价值层面:澄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重要关切

人是时间性的存在,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终极价值目标,必然要求观照不同时间尺度下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样态。特别是在科学技术深度介入的现代社会,拓宽时间视野,深入考察人的精神生活发展的时空境遇,在时间维度省思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发展,已成为现代人建构精神世界的迫切诉求。

澄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的内在追求。马克思指出:“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随着资本侵入这里,剩余劳动时间成了对工人精神生活和肉体生活的侵占。”[30]161马克思以资本批判的形式全面展开时间批判,揭示资本主义条件下的时间伦理问题,深入求索社会结构发展和人的生存境遇变化,挖掘时间与人的活动的内在逻辑关联,凸显对人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的认识自觉和实践自觉,实现了对人的生存和发展价值的深度开显。此思路要求在现实的时间中认识历史,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从现实的生产活动出发,以多维时间视野科学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具体价值样态的历史性生成,推进对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展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时效性和时代性,精准推动人的精神生活高质量发展。

在实践层面,这要求树立对时间要素的认识自觉和实践自觉,积极应对人的精神世界发展的时空境遇转变,深刻洞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历史条件、时代背景和现实机遇,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要素及其结构体系的时代性建构。在数字技术加速变革的时代图景中,科学技术发展推动民族内部交往扩大和各民族间交往持续深入,致使人的思想交往面临时空伸延与时空压缩的强劲张力。顺应这一时代图景,明晰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价值取向,就是要以时间意识深入理解具体价值样态演化和实现的根本方向,以便更好在应对凝聚网络空间的思想共识、深化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国际传播、探索元宇宙思想政治教育等时代课题时,坚定不移追求人的生命本质力量的历史性实现,聚焦个体思想政治素养的价值追求,辨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标准、价值评判等问题,尤其避免技术理性嵌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张力失度[31]。

3.2 本体层面:省察思想政治教育自我确证的致思理路

在唯物史观视域下,时间视野给予思想政治教育追本溯源的辩证反思思维,有利于深入追问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问题的现实根基和历史根源,夯实其认识基础,解答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根源、发生等根本性问题,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元理论研究走向深入。

思想政治教育元理论聚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根基性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自我确证的理论基石。特别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规律、原则等根基性问题的理论探讨,在根本方向上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建构的致思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元理论研究立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发展的客观现实,以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活动为根基,深度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分析和理论研究的历史意识。质言之,思想政治教育元理论研究内在蕴含对时间视野的强烈呼唤。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时间致思路向与思想政治教育元理论致思方式内在耦合。深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元理论研究,必须基于其作为历史性、具体性、发展性存在的逻辑前提,这就要求以强烈的时间意识全面洞悉和系统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客观实际,基于人类历史发展不同阶段、社会发展不同历史时期的实践活动来考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现象,深入探求其实践发展的历史根据,突破对其实践的当下把握而拓展到其历史性的维度。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时间致思路向有利于规避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探讨的空洞抽象。对思想政治教育前提性理论问题的探讨切不可罔顾社会生活实践及其历史性发展。倘若剥离具体的社会关系、历史情境和时代条件等时间要素去探讨人的精神世界发展和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甚至仅通过纯粹概念思维的论证方式求证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成发展,就会因脱离历史的整体联系和现实的具体条件而阻滞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现象和理论发展的科学认识。曾出现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发展的“独创论”“过时论”等错误认识,无不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视为停滞不前的抽象之物,抽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特性,陷于静止、孤立、片面的视角来观察思想政治教育。

最后,坚持时间视野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研究,就是坚持和发展唯物史观和辩证法的科学思维,杜绝抽象思辨的任意驰骋,对纯粹概念思维的论证方式保持审慎,从人的感性的实践活动出发看待思想政治教育,以时间视角辩证检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建构及其实现方式,把握其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的历史关系和结构关联,赋予思想政治教育自我确证更多辩证内涵、历史信度和时代含量,激活思想政治教育元理论研究的生命力。

3.3 方法层面:突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视域局限

审度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视角,是其理论研究的方法论前提。概览学界研究现状,时间视角已成为深蕴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种思维范式和方法原则。以时间视域审思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有助于确立起理论求索和实践观察的多重视域和研究方法。

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研究有助于采用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审思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创新。近年来,学者们观照“两个大局”的时代背景、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时代课题,在回顾党的百年奋斗、总结党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基础上,展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创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在“长时段”“大历史”“宽视野”的整体性时间视域中不断深化。不论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生根源,亦或是在社会时间延伸中系统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程的整体面貌,这一时间视域都推动学界进一步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文明史、人类文明史等宏阔时间视界,采用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审思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创新。

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研究有助于涤荡长期拘囿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发展的“短”“微”“窄”色调。需要注意的是,拓深长时段的研究视域并不意味着回避甚至消解微观研究视角。从主体时间考察个体思想政治素质形成的时间脉络、从物理时间探究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体制机制、从心理时间探讨思想政治素质生成的心理机制等,都有利于拓展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视域,以更为系统的理论视角考量新的历史条件下“时间序列、时间密度与时间节奏”[3]的历史性建构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实践要求。

新时代是一个时间概念[32],于这一时代背景下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研究,就是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吸收借鉴多学科的研究方法,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元宇宙与意识形态治理等时代课题的理论思考走向纵深,助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方法,打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全新界域。

4 结语

时间之于人类社会的本体性意蕴开显出时间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建构价值。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历史性的精神实践,内在要求时间视域的深度嵌入。时间作为一种互动网络式的存在,其结构性演化是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发展变革的结果。特别是在科学技术深度介入的现代社会,人们对时间的价值认可和开发程度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直接导致人们对于社会生活运作节奏、运行机制的主观体验发生嬗变,推进了人的精神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一方面,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发展推动改变时空的铺陈状态,有力促进了社会生活配合协助机制的系统建构,进一步建构和完善了人民精神世界发展的技术支撑和机制保障。这一时代机遇呼唤思想政治教育优化时间管理,以时空融合之视域审思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建构与完善,促进人的精神生活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人们对加速状态的现代生活的不适及其引发的精神贫乏的忧思,也在呼唤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时间意识,以便对现代人精神生活的时代性症候作出精确诊断。特别是应对“时间饥荒”“时间焦虑”“时空错乱”等时代性病症,引导“时间掠夺”催生的消费主义、泛娱乐化、躺平、摆烂等不良社会思潮,都迫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基于新的社会现实的时间分析,作出积极的理论回应。

应对加速转变的时间秩序,思想政治教育需依据鲜活的具体实际创新运用马克思主义时间观,将时间作为探究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的重要思维框架和重要思想原则,依据时间条件的现实转换,审度思想政治教育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历史之问、时代之问、学科之问,回答时间之于思想政治教育生成、发展和创新的时间逻辑意蕴,剖析时间结构嬗变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时间呈现方式的内在机理,求索思想政治教育时间对于其理论发展和实践创新的重要价值,等等。科学回应这一系列理论诉求和实践要求,需要系统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研究,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时间学。唯有如此,才能从科学的理论思维高度,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在历史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更为精准识别时间的社会构成转变给予其创新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促使其深度契合时代发展需求,不断开拓理论旨趣,以创新性的理论成果面向新的社会现实,针对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时、度、效,推进思想政治教育重要价值的时代彰显。

参考文献:

[1]李辉.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时间维度[J].教学与研究,2019(5):88-95.

[2]卢岚.从互联网到ChatGPT: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重塑与建构逻辑[J].探索,2023(2):163-174.

[3]赵建超.基于虚拟交往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间机制建构[J].思想教育研究,2022(8):49-54.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本刊记者.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姜辉[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1):13-22.

[6]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1册[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8]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9]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1-07-13.

[10]温晓年,谭秋浩.信息技术嵌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限度[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102-108.

[1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12]晏辉.论马克思的“时间”概念及其人类学意义[J].云南社会科学,2020(5):19-30.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6]戴维·哈维.正义、自然和差异地理学[M].胡大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17]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18]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1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0]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人民日报,2022-04-26.

[21]曾令辉.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内涵式发展的思考[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7):113-120.

[22]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3]蒲清平,黄媛媛.系统论视域下“大思政课”建设的理论意蕴与实践进路[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3(3):148-153.

[24]韩同友,王管.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时空融合的逻辑审思[J].中国高等教育,2022(22):30-31.

[25]项久雨,龚安静.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历程、逻辑、进路[J].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2(5):45-53.

[2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8]田冠浩.“时代精神”概念与马克思的历史哲学[J].哲学动态,2019(5):28-34.

[29]毛泽东文集:第2卷(一九三七年八月——一九四二年十二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31]王学俭,冯瑞芝.数字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耦合逻辑及风险防范[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37-45.

[32]卢岚.思想政治教育空间转向的缘起、动力机制与价值勘定[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105-118.

王雨辰,彭奕为|“四个共同体”: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向度与价值

卢岚|从互联网到ChatGPT: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重塑与建构逻辑

栾淳钰,刘颖敏|宣传思想工作话语“青年化”的实现路径探

猜你喜欢:

1 :关于人生的哲理故事(华师附属航天

2 :德,决定命运;善,改变人生

3 :物理稳定性是什么意思(立春—春到

4 :【作文】8套作文素材+立意+案例解析

5 :别了,不列颠尼亚的对比手法(全球近

6 :高中地理与生物哪个好学(直击调研

7 :小学生作文《思念》火了,感动万千

8 :爱情人生 韩国(一段感情一段人生)

9 :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

10 :抖音实力翻唱达人瑶瑶个人专辑《爱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qianzhihe@vip.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内容系会员发表,真实性自行斟酌,本站概不负责!

新文站©201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