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站网
中国历史的繁体字(大新闻大
2023-01-20 00:18:01

中国春节作为一种民俗文化,

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并扎根在世代中国人的心中,

它蕴含着家人团聚的温馨、辞旧迎新的喜悦和美好的期望,

春节以它独特的魅力,

向世界展示传播着文明古国、古老民族文化的生命力,

时代在前进,民俗在演进,

不变的是人们对来年的美好祈愿。

过年了!给大家拜年了!

每逢过年要拜年,这个“拜年”是个什么意思呢?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春节过后是元宵,之后还有二月初二龙抬头、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盂兰盆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这么多节日,只有过年要“拜”,其他节日都不用“拜”,这是为什么呢?

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吃人的怪兽叫“年”,除夕夜会出动吃人。人们除夕夜吃了年夜饭就关上大门,躲在家里。正月初一早上大家醒来,全家人都好好活着呢,赶紧作揖贺喜。贺什么呢?贺老人家向着长命百岁这个人生大目标又迈进了一步,贺小朋友又大了1岁,健康成长。

总之,拜年的核心意涵其实就是祈求岁岁平安,珍惜生命。生命很脆弱,战争疾病,天灾人祸,随时夺人性命,“人生七十古来稀”。所以,每多活一年,都是值得祝贺的。这就是拜年的由来。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不过,古时候春节不叫春节,叫元旦。把农历正月初一改名“春节”,是袁世凯干的。

公元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他宣布,废除旧历,改用阳历,每年的今天,公元1月1日,就是中华民国的元旦。可民间不接受。什么,你说改就改了?昨晚你守岁了吗?吃饺子了吗?今天你给谁拜年了吗?谁给你拜年了呢?你给小孩儿压岁钱了吗?结果,大总统1月1日过元旦,老百姓还是等着农历正月初一过元旦。

孙中山没把民间习俗给改过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却改成袁世凯了。1913年7月,改变历史的时刻到了,袁大总统在内务部的一份报告上批示,同意“定阴历元旦为春节”。就这样,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一直延续到现在。

------------------------------------------------------------------------

春节期间包含着很多固定的仪式行文,比如放鞭炮、贴春联、吃年糕、吃饺子、 拜年等等,这些仪式包含了非常丰富的意义。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多民族国家,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民族都曾经根据自己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来确定自己的年节习俗。像东北的杀年猪、包饺子;内蒙古的点旺火;山西的花馍;贵州千户苗寨的祭鼓节等等,可以说这样的节日中承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人文和历史传承。

吉林 查干湖

每年12月中旬到农历小年,在吉林松原查干湖420平方公里的冰湖上,一年的静谧被打破。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汇聚于此,共同见证千年传统查干湖冬捕,独特的地理优势让查干湖成了一个天然大冰库,鱼儿出水后即刻速冻,将鱼肉的鲜嫩一并封存。岁末冬捕是这里迎接新春的年货准备,更是被世代传承的特殊仪式。冬捕开始 渔民们大展身手,最令人期待的是渔网缓缓从湖底拉出,带着水汽的鱼儿活蹦乱跳,“冰湖腾鱼”的壮观场面成为新春预告,让欢腾喜庆的氛围到达顶点,把过年的兴奋劲儿预热到年关,这也是渔民们“岁岁鱼跃龙门 吉祥如意”的祈愿与祝福。

北京 簋街

在北京,簋街是最能让人感受到“人间烟火”的地方了,各色美食齐聚 应有尽有。为了年夜饭,家家食肆的大厨们巧费心思,当一桌团圆菜端上桌,满足的不只是味蕾,更有对一年好光景的企盼与祝愿。北京人的年味儿里,少不了一道“京八件”,为何是“八件儿”?当然是讨个吉祥数字,沾点福气了。而京八件的彩头不仅仅在数字上,各种与年节相关的祈福佳话,也统统被融进了独特的造型当中,看着就让人口舌生津,魅力难以抗拒。

福 和谐佛手

禄 金锭糕

寿 寿桃

喜 喜鹊

富 富贵兰花

贵 桂花黄糕

吉 稻香蓉鸡

有人说老北京的春节,才是最有味的中国年。

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蒜,就开始有了“年味”。在北京,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从这天开始,北京人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剪窗花、贴门神,一直要忙活到除夕才开始过大年。

到了大年初一,老百姓最爱做的事就是逛庙会。

根据典籍记载,庙会是唐代就已经存在的民俗活动。早期的庙会起源于寺庙周围,所以叫“庙”。又由于小商小贩们看到烧香拜佛者多,在庙外摆起各式小摊赚钱,渐渐的成为定期活动,所以叫“会”。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了如今人们节日期间,特别是春节期间的一种娱乐活动。

庙会在清朝尤其盛行,北京有四大祭祀坛庙,分别位于紫禁城的四个方向。东边有日坛,南边有天坛,西边是月坛,这里是北边的地坛。旧时中国,每年新年一到,皇帝就会前来地坛祭拜大地之神,为黎民百姓向神明祈福,祈祷新的一年国运昌盛,如今人们可以聚集此处来观看这场古代仪式的重现。

在北京两千公里外的香港,春节同样是非常盛大的节日。

跟内地不同,香港的春节有很浓的中西合璧的味道。东西方文化交汇,香港的春节保留了许多固有的传统习俗,也加入了一些西方元素。除夕逛花市吃盆菜,初一上香求签看花车,初二赏烟火,初三看赛马……

香港人在黄大仙祠以不同的方式庆祝除夕。雄伟的黄大仙祠坐落在香港唯一的陆上区域,这里集道 儒 佛三教于一身。这是香港最旺的庙宇之一,在除夕夜里,成千上万的人在门外排着队等待上香祈福,为来年祈祷好运,这是香港新年庆祝中最吉利的时刻。

贺岁烟花汇演,是香港由来以久的又一个农历新年的贺岁节目。自1982年起,每年的农历大年初二晚上,在维多利亚港上空举行贺岁烟花秀,它也早已经成为新年期间,香港市民和到港游客必看的新年表演节目。

有一个年俗一直没有中断过,就算是1967年到1979年取消春节放假的13年里,这个年俗也没取消。这就是压岁钱。压岁钱其实也是一个谐音梗。“岁”跟“鬼鬼祟祟”那个“祟”谐音,“压岁”就等于“压祟”、压住邪祟。

古代中国的货币是金属制品,通常是圆形,中间一个方形的孔,俗称“孔方兄”,早先的压岁钱拿红绳串着赐给小孩子。金属的钱有重量,有重量才能压得住邪祟。货币改为纸币后,钱就变轻了,还压得住邪祟吗?不管那么多了,有钱就行。纸币也有好处,它们有编号,可以用连号的新钱做压岁钱,表示连连好运、连连高升。半个世纪以前,中国经济差的时候,长辈给孩子们的压岁钱比较少,5分钱啦,一毛钱啦。后来国家经济状况一天天地好起来,压岁钱就越给越多,几十上百地给。前些年,有一项问卷调查显示,90个小朋友在那一年的春节里,一共收到了43万8千多元压岁钱,人均收到4867元。

这真是,万家灯火万家辉,千里亲人千里回。

2023年1月22日 晚19:15

大新闻大历史 为您讲述

年的味儿

编辑:BlancaWu

猜你喜欢:

1 :古诗文经典诵读 孟子(无锡市2022中考

2 :电影【遗愿清单】有感

3 :生活随笔作文600字(生活随笔)生活

4 :英语名言名人名言(办公室软装 观山

5 :原创温和多才的男孩名字大全、秀气

6 :《阳光普照》观后感

7 :实用文体写作期末考试答案(台湾教

8 :新闻故事 | 专项督查保秋收

9 :福建永安:“健康服务”让困难群众

10 :乌拉特前旗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居民基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qianzhihe@vip.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内容系会员发表,真实性自行斟酌,本站概不负责!

新文站©2016~2024